早期大溪繁榮吸引不少外地人來此謀生,這些被商家僱用的挑夫苦力,因收入有限,住不起好房子,並且為了工作和生活方便,就在老街附近就地搭蓋簡便的草屋棲身,因事先沒有規劃,在普濟堂與福仁宮兩廟的後方,愛怎麼搭就怎麼蓋,也因此而繁榮起來,彎曲狹小的巷道裡有土角厝、石板牆、方形天羅井、百年大古井、土地公廟、石板院埕、穿瓦衫、斗子砌、雁止磚、TR標記磚等等
后尾巷: 從和平路38~40號月眉通路〈巷廣〉進去,兩旁藝文走廊可見到月眉通路美化工程的圖片及簡介、社區小朋友畫展〈牌樓~陀螺〉、社區佈告欄等……。走出藝文走廊左邊傳統理髮店、美容院,往前左轉即進入迷宮巷。
和平老街上店家的天竺鼠
和平老街上的和平95咖啡店
日據時期,日本總督府制定「市區改正」計劃;即現今之都市計畫,進行馬路的拓寬與拉直,街屋依沿街之建築線內拆除部份建築物,居民就以牌樓立面裝飾,石材、雕塑各式吉祥圖案,及歐風之拱門、樑柱,造就了今日牌樓立面上華麗精彩的裝飾,此乃和平老街巴洛克式立面牌樓之源起。
百年大古井 ~ 飲水思源
大溪中正公園
位於大溪吊橋東端台地面積三‧九四四五公頃,建於民國前 3年,原名「崁津」,日治時期改「大溪公園」為當時台灣十二名勝之一。公園內最初設有紀念殉職日本軍警的忠魂碑、大溪神社、大溪公會堂、涼亭等建築,增添濃濃的政治教化意味。戰後國府遷台,設立總統行館,開始清除日本時代的遺跡,拆除神社改建為「超然亭」僅留下一對石刻的唐獅子於原址,忠魂碑也遭拆除,於其圓形基座上增設「復興亭」。
至民國41年,由桃園縣政府納為縣立公園,旋因先總統 蔣公駐蹕公園南端賓館,早晚常蒞公園散步,因而恭請賜名「中正公園」。本區為桃園縣唯一以自然風景取勝的公園,園內花木繁盛,臨崖濱水,在此可眺望河階地形,觀賞石門大壩、崁津大橋及大溪僑等,風景奇佳。
大溪教會
站在普濟路~仁愛路口仰頭可看見標準的哥德式建築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溪教會。哥德式建築是十二世紀歐洲發展出來的教堂建築形式。在當時施工技術突破的條件下,大量運用間拱結構,將支撐的重點放在外側的扶壁上,使門窗的開口得以加大。殿堂內高聳空靈,由外射進來的天光,令信徒更能受到上帝的存在。此棟大樓在民國87年改建。
"蔣"好了,要幸福
慈湖 ~ 在湖面上的黑天鵝和平老街上黃日香豆干店家
雖然天氣不是很理想,白天就下著毛毛細雨、小雨,到了5:00後雨就下更大雨了,但不因這因素影響大溪一日遊 的樂趣。
Joanna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